当前位置:宁波注册公司美食巡山人一天偶遇4次大熊猫 唐家河“居民”趣闻录
巡山人一天偶遇4次大熊猫 唐家河“居民”趣闻录
2023-11-17

原标题:巡山人一天偶遇 4 次大熊猫 唐家河“居民”趣闻录

2014年3月在摩天岭拍摄的大熊猫。 马文虎 摄

扭角羚母子。 邓建新 摄

绿尾虹雉。 邓建新 摄

唐家河成群的扭角羚。奚志农摄

亚洲黑熊。邓建新摄

一天偶遇4次大熊猫,水獭在身边河流中打滚,深夜黑熊出没偷走蜂蜜,川金丝猴一巴掌把红外线相机拍在地上……这样的体验,不时可以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感受到。

成立于1978年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境内,总面积达到4万公顷,现在是中国野生动物可见率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无论在哪个季节,总能与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扭角羚、野猪、川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期而遇。

进入夏季,野生动物们也到了活跃期,人与动物的有趣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A

动物生活“幸福指数高”

日前,记者走进唐家河,果然风景秀丽、空气清新。

1978年以前,唐家河还是一个伐木场。经过30多年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如今这里已经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熊、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等,都是这里的“常住居民”。

“在唐家河生活的黑熊,幸福指数可是很高的。”唐家河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谌利民告诉记者,此前,他们通过对黑熊的粪便等进行搜集和科研对比分析,发现生活在这里的黑熊,环境对其压力和影响较小。

据调查,如今唐家河保护区共有动物224科,681属,106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2种,一级保护动物13种。动物遇见率也有了显著提升。如今,走进唐家河,动物身影随处可见,呆萌的大熊猫、雄壮的扭角羚、灵活的小麂……运气好的话,还能见到动物趣事。

今年4月,保护区工作人员马文虎陪同几位来自瑞典的动物学爱好者到唐家河进行考察时,就见到摩天岭一只雌性大熊猫正在上树求偶,叫声吸引了离它约150-200米远处的箭竹林里,两只以上的雄性大熊猫作出回应。而在白熊坪保护站工作的杨俊,还曾在一天之内偶遇了4次大熊猫。

不过,“任性”的动物邻居们,也经常让工作人员哭笑不得。

去年冬天,一只豹猫偷偷溜进水池坪保护站厨房里,偷走一块羊肉。起初,工作人员还以为是果子狸偷食,为了找到“疑犯”,第二天晚上,蹲点3个多小时,终于拍下这只不满足又来偷吃的豹猫的清晰照片。

同样好吃的还有黑熊。6月2日,一只黑熊就上演了深夜“熊出没”,尝试偷盗蜂农们在保护区养殖的蜂蜜。在红外相机拍摄的2分钟视频里,黑熊一边抵挡不住蜂蜜的诱惑慢慢靠近蜂箱,一边又十分谨慎地四周张望,纠结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虽然当天晚上因为被发现没有成功,不过它并没有放弃,几天之后,终于趁着蜂农不注意成功偷走一箱。

令保护区工作人员头疼的,还有调皮的川金丝猴,它们可是红外相机的“天敌”。“由于红外相机会发热,吸引到川金丝猴的注意,它们经常将安装在树上的相机拆下来甚至损坏。”杨俊告诉记者。

B

捡粪便是个“技术活”

唐家河保护区下设白熊坪、水池坪、蔡家坝等5个保护站和2个中心,共有55名一线工作人员。此外,还有来自周边社区的35名联防队员。这近100人,承担起总面积4万公顷的日常巡护工作。

蔡家坝保护站,辖区内是扭角羚的冬季主要栖息地。站长黄绪波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保护站每个月日巡护要达到20天以上,日巡护、月巡护、季巡护都有严格规定的路线。如果巡护路线太远,不能当天返回,需要在野外住宿,他一般都会陪着队员一起去。“其实人与动物,是能和谐相处的,再凶猛的动物,只要不靠近它们,不与它们‘狭路相逢’,都不会主动攻击人。”黄绪波说。

不过,工作在一线,依然有惊险发生。10多年前,黄绪波与同事在巡护时,发现一头扭角羚趴在地上,以为它生病了,当同事走近准备查看时,没想到扭角羚突然跃起,将同事撞到几米之外,同事休养了一个月才恢复。

随着保护区工作向精准化、标准化管理转变,这些“巡山人”除了基本的巡护工作外,还要能进行动植物的识别,承担大量生态监测、科学研究等野外作业。

捡粪便,也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动物粪便是进行动物科研的一个重要样本。

不久前,历时3个月的2017年大熊猫种群DNA档案建立项目外业调查工作刚刚完成,共收集了145份粪便样品。谌利民介绍,通过对多年来有大熊猫活动痕迹的沟谷、山脊等重点区域进行调查,收集粪便样品进行专业检测,以确定唐家河大熊猫的种群结构、栖息地利用等情况,对大熊猫实施精准化管理。

不过,捡拾大熊猫粪便,也是一项“技术活”。“一般来讲,按照大熊猫生活习性,它们的栖息范围比较固定,有箭竹林、有水源、有隐蔽场所的地方,就可能有大熊猫的踪迹。”黄绪波说,在进行样品收集中,要做好样本编号、拍照以及基础信息记录工作,包括发现地点、周边环境、海拔高度等等,还要丈量咬节长度等,以判断大熊猫是成年体或者老年体。

“总体来看,与过去相比,如今唐家河的野生大熊猫活动范围已经扩大了很多,而且逐渐由高海拔向低海拔扩散。”谌利民告诉记者。

C

自然教育让更多人参与保护

由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今唐家河成为科研人员一个科考基地,常年都有来自国内外的大量科研人员在这里进行科考。近几年,唐家河多次发现并拍摄到水獭活动场景,中山大学从事水生生物研究的博士张璐就和团队一起专门赶到唐家河,进行为期一周的水獭研究前期踏查。

“实际上,最初唐家河保护区,就是在一批科考人员推动下成立的。”谌利民说,现在,保护区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都进行了不同项目的科研合作。

同时,他们还创新模式,与社会力量携手。2014年,唐家河保护区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共建了白熊坪保护站,共同在此开展巡护监测、科研保护和自然教育工作,让更多人参与保护。

今年4月,唐家河保护区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白熊坪保护站联合开展科研志愿活动,招募了12名动植物爱好者、大学生作为志愿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自然保护工作,参与回收文县河、加字号、长沟等多条样线的红外相机数据,收集到十几份肉食动物粪便。

除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之外,公众自然教育也是唐家河保护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在保护站和中心,设置了动物保护体验馆,并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动物为主题,包括大熊猫、扭角羚等,对动物进行专题展示,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谌利民说,同时他们还和青川县教育局达成协议,共同开展中小学生自然教育。

如今,随着唐家河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光是在青川县清溪镇,就有400多户开起了农家乐。保护唐家河,成为了周围所有人的责任。走在青川县,村民们会自豪地告诉你,与唐家河动物的有趣故事。(记者 吴梦琳)

宁波注册公司    手机版    网站地图    QQ号:57780188